
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乌鲁木齐这个资源型缺水城市,对水资源的渴求自不待言。6月5日、6日,本报连续刊发《城市周边16处水源地体检报告》、《算不完的“流水账”》等报道,对首府饮用水水源做了梳理。开源节流,加大再生水的利用率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再次被提及。记者通过近20天的采访,希冀通过首府利用再生水资源现状、困境,及官方、民间从未停歇的探索,勾勒出这个离海洋最远城市的寻水轨迹。
一年流掉的再生水能灌满柴窝堡湖
水资源规模仅为10.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50立方米。根据首府城市供水总量年度变化的趋势,预计今年乌市日均供水量将比去年增加5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将达到2.1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把储水量为2亿立方米的天池全部抽干,面对首府今年的供水总量,依然还有1000万立方米的缺口。
“开源节流”迫在眉睫,作为介于饮用水和污水之间的水,再生水利用已经成为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然而,据了解,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利用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专家预计,如果我国能达到发展国家的水平,每年将近有150亿立方米的再生水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事实上,从2005年,首府创建国家节水城市开始,对于再生水的呼唤就没有停止过。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2012年首府的再生水资源为1.7亿立方米,而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为7000万立方米,一年流掉的再生水资源,可灌满一个柴窝堡湖。
再生水置换可供277万人用一年
提起水,朱杨习惯摇头。
这个和污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男人,对于当下的用水形势并不看好。
“对于乌鲁木齐来说,不是想不想用再生水的问题,而是必须用的问题”。作为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污水处理公司(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公司”)的经理,朱杨的语气间透着焦急。在他看来,还将再生水回用停留在公益事业的角度反复强调,实在是“太落伍”。
“再生水”一词来源于日本,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工业生产等诸多方面。
就在一个月前,日供水总量达96.97万立方米,不断挑战着首府每日10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发展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按照市水务局供排水处长宋建伟的说法,2012年,首府共利用再生水7000万立方米,占到再生水资源的32%,目前全市有5家污水处理厂具有再生水生产能力,主要用于绿化、农业灌溉,少部分用于工业。
以此推算,去年首府的再生水资源约为1.7亿立方米,目前乌鲁木齐市人均每月用水标准为3立方米,如果用再生水把这些自来水节约下来,差不多可供这座城市里的277万市民用一年。
遗憾的是,其中约有1亿立方米白白放掉,一年流掉的再生水资源,接近一个柴窝堡湖的容积。
高德节水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公司”)经理陈东玖介绍,再生水有6个国标,基本使用原则是“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其中工业用水对水质实时离子浓度、硬度要求很高,也可用于绿化,只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味。
变废为宝水质水量成瓶颈
目前,再生水回用的深度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式,降解其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据了解,首府再生水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托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再生水加工,另一种是再生水生产企业从污水处理厂购置污水后,经过深度处理,再供给客户。
乌市水磨沟区虹桥污水处理厂、雅山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公司无疑都属于前者。6月27日,虹桥污水处理厂内,靠近曝气池的地方弥漫着臭味,池内翻滚着黑色的污水。距离这里10米外的水池内,经过污泥的沉淀后,水变的清澈许多。该厂生产科科长张泽林指着处理后的水说,水质标准达到一级半,主要输往水磨沟公园、东山生态园、雪莲山等地用于绿化。
让他欣慰的是,每年该厂共向水区周边荒山绿化林地输送再生水300万立方米,不仅有效解决了水磨沟区绿化用水问题,而且解决了以前直接用污水进行绿化带来的二次污染。
今年他们将申报中水深度处理项目,提高水质标准和处理工艺,届时将达到二级以上,将可以用于河道、水景类的景观用水。在张泽林看来,对于乌鲁木齐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中水回用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经济范畴。
和虹桥污水处理厂定位相同的是,位于雅玛里克山的雅山污水处理厂,主要是解决雅山荒山绿化的用水难题。全市也只有这两家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达到100%利用。
污水处理公司主要提供的则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另外还提供对红光山的绿化用水。6月27日,在红光山东北角的污水处理公司厂区内,机器的轰鸣声格外突出。从2011年5月运行至今,处理水量达到475.75万立方米。
市节水办综合业务科科长孙永康毫不夸张地表示,“再生水可以挑起大梁”。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生产运营部副主任江春梅介绍,2008年纵观当时的全市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生产企业,没有一家能够满足一年800万~900万立方米的工业用水。如今,电厂一年的再生水用量为700多吨,占工业用水的100%。此外,厂区内的绿化用水也全部是再生水。
节水新梦用水困境有转机
如今,乌鲁木齐正如一个巨型章鱼般,把饥渴的触角向周边延伸,再生水、积雪融水亦已列入政府的考量范围。
在再生水回用方面,高新区北区工业园尝试着在此方面走出有益的一步。
7月1日,高新区北区工业园内,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小花、绿树灌木与蓝天白云一道映衬出美丽场景。
园区主干道旁的绿化带从50~170米不等,喷灌设备正在浇灌树木。蓝天路水景及人工湖建设项目南起阜新街,北至环园路,手腕粗的绿树下绿草如茵,草地上水渠蜿蜒。
谁也不会想到,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已成为众多企业争相入驻的绿色工业园。目前,在北区工业园落户的企业已达101家。水来自园区企业称为“生态眼”的处理基地,正是高德公司每天深度处理出的1万立方米再生水,灌溉着园区42.5%的绿地面积。
高德公司专门从事中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其水源来自其上游的园区企业河东污水处理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北区工业园区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自行建设废水回用系统,对没有条件建设废水回用系统的企业,由高德公司提供中水作为绿化用水。
陈东玖介绍,二期项目上马后日再生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0万立方米。未来还将为北京路北延、城北主干道以及长春路提供行道绿化用水。
而对于今年推行的中水项目,人们并不怀疑可以令首府用水困境大为改观,但疑问却萦绕在陈东玖等人的心头,这来之不易的水,又能经过几道坎才能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呢?
美国1971年已有358家工厂企业利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1985年,德国城市75%~80%的污水已经过二级处理后加以利用。以色列全国污水处理总量的46%直接回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
高德节水环保有限公司正在处理中的再生水。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3/0704/10/92UCSKHO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