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 再生水
  • 网站首页
  • 再生水动态
    • 再生水国内动态
    • 再生水国际动态
  •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基本知识
    • 再生水安全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 再生水杂谈
  • 城镇水回用
    • 农、林、牧、渔业利用
    • 市政利用
    • 环境利用
    • 水源补给
    • 黑臭水体治理与再生水利用
    • 工业利用
    • 工程案例
  • 工业水回用
    • 造纸废水回用
    • 印染废水回用
    • 冷却与锅炉废水回用
    • 其他工业废水回用
    • 工程案例
  • 技术资料
    • 技术论文
    • 图书推荐
    • 病原微生物及其评价方法
    • 化学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
    •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
    • 再生水消毒工艺
    • 再生水输送与存储系统
    • 再生水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 国内政策法规
    • 国际标准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新观点
    • 学术会议
    • 新书抢先看
    • 第四届环境安全高端论坛
    • 2011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10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English
城镇水回用 > 水源补给
栏目热门文章
  •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应控制的主要指标
  • 再生水经地表撒布补给地下水的形式与要求
  • 再生水作为间接饮用水的应用类型
  • 再生水补充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 再生水作为直接饮用水的应用类型
  • 新加坡:“新生水”成为日益重要的水源
技术资料
  • 1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
  •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 GB-T18919-2002
  • 4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您的位置:首页>>城镇水回用 > 水源补给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应控制的主要指标
发表时间:2011-11-15 22:58:56  编辑:管理员  来源: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指标及准则探讨.何星海,马世豪,2004年  访问量统计:52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主要是通过地面入渗和地下灌注的方式,将再生水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使再生水参与地下水循环,再生水的水质及其补给技术将直接影响地下水和含水层的状态,其不良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因此,再生水补给地下水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世界各国对其安全性都十分重视,再生水补给地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即其水质不仅应满足回灌工艺对水质的要求,保证回灌过程稳定运行,同时还应保证回灌后,地下水水质类型不发生变化和不受到污染。根据这一原则,结合我国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的水质特点和我国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控制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类:

1. 引起回灌设施的物理淤塞、化学淤塞、气相淤塞、生物淤塞的物质,主要包括:

(1) 悬浮物,其含量过高会造成回灌区或回灌井透水层的堵塞,使回灌能力不断减小直至无法回灌。因此,一般对回灌水的悬浮物要求非常严格。地下灌注要求SS<10mg/L。

(2) 营养盐:主要指氮、磷等。可以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等作为控制指标。

(3) 有机物:可以BOD、COD、TOC等作为控制指标

(4) 微生物:可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粪大肠菌群数等作为控制指标。

2. 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离子的变化的指标,再生水的含盐量、硬度及正负离子性质控制不当将引起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变化,表现在:

(1) 在某回灌区出现重碳酸盐-钙、镁型水转化为中碳酸盐-氯化物-钙、镁型水,中碳酸盐-硫酸盐-钙、镁型水。

(2) 全盐量的变化:全盐量增加,可由0.5g/L增至0.7g/L。

(3) 氯离子和硫酸根的变化:一般氯离子和硫酸根呈上升的趋势,要求硫酸根<250mg/L,氯离子<250mg/L。

(4) 总硬度:上升,水质变差。

3. 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有毒物质,根据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性,主要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等。

4. 卫生安全指标,主要控制病原微生物,粪大肠菌群数是较常用的控制指标,有条件的也可采用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等作为控制指标。

来源:《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胡洪营、吴乾元、黄晶晶、赵欣等 著,科学出版社,2011.4

关键词:再生水,污水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工艺,回用,水循环,供水,水质标准,风险控制,水质安全评价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搜狐-绿色频道 环境商会 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网 水环境联合会 美国再生水协会 澳大利亚循环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美国水道协会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谷腾环保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Water Reuse Europe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
诚征稿件|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 网站宗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再生水网 技术支持:北京古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