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 再生水
  • 网站首页
  • 再生水动态
    • 再生水国内动态
    • 再生水国际动态
  •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基本知识
    • 再生水安全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 再生水杂谈
  • 城镇水回用
    • 农、林、牧、渔业利用
    • 市政利用
    • 环境利用
    • 水源补给
    • 黑臭水体治理与再生水利用
    • 工业利用
    • 工程案例
  • 工业水回用
    • 造纸废水回用
    • 印染废水回用
    • 冷却与锅炉废水回用
    • 其他工业废水回用
    • 工程案例
  • 技术资料
    • 技术论文
    • 图书推荐
    • 病原微生物及其评价方法
    • 化学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
    •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
    • 再生水消毒工艺
    • 再生水输送与存储系统
    • 再生水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 国内政策法规
    • 国际标准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新观点
    • 学术会议
    • 新书抢先看
    • 第四届环境安全高端论坛
    • 2011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10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English
再生水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栏目热门文章
  • 仇保兴:中国进入水污染事件高发期
  • 柬埔寨举行活动纪念世界水日
  • 美国地质勘探局:美国年用水量打破197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Water-usage in U.S. hits r
  • 关于缺水的10个事实
  • 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孙凯
  • 距离缺水的极限还有多远?
技术资料
  • 1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
  •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 GB-T18919-2002
  • 4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您的位置:首页>>再生水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北京年收集雨水≈200昆明湖
发表时间:2014-07-09 15:59:00  编辑:管理员  来源:新京报2014年06月24日,记者:饶沛  访问量统计:57

随着平原造林工程实施,北京大量使用雨水利用设施,每年蓄渗、存储、回补地下水初步估算约1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200个昆明湖水量。
湖面湿地已完成建设3000公顷
  在6月23日召开的绿地集雨发布会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今年是北京市实施平原造林工程的第三个年头,大量使用雨水利用设施,使得平原造林的绿地也成为一块块吸水的“海绵”。
  在平原造林中,通过利用低洼地、坑塘藕地,恢复建设为湖面湿地,已完成建设3000公顷,未来还将建设1000公顷,能集蓄雨洪1000万立方米左右。在回补地下水的同时,还减轻了防汛的压力。此外,实施1720公顷沙坑治理,并在坑底修建蓄水池。
  据统计,以上措施每年蓄渗存储并回补地下水初步估算约1亿立方米以上。
路间绿化带降高度变“水池”
  从2006年以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公共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力度,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博园、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多个公园,均已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其中园博园可以做到两年一遇的雨水全部收集。
  在未建集雨设施的其他公园、绿地内,倡导使用渗井、边沟等简便雨水利用设施,使用透水砖铺装路面,增大绿地内可使雨水下渗的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消纳绿地自身雨水。
  园林部门还要求,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两侧行道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车带绿地,表面高度低于路牙石8至10厘米,让绿化带形成一个“水池”,使雨水能够留在绿地内,不进入道路雨水沟。
■ 争议
是否应建“下凹式绿地”?

  曾有专家称可形成天然“蓄水池”;园林部门反对在路边等地建设
  下凹式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利用其低于周边的地势来汇集雨水。
  此前,有一城市规划专家表示,随着城市化建设,农田逐渐被柏油路取代,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幅度提高,加大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引发道路积水等问题,也造成雨水资源流失。
  该专家建议,北京应多建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绿地,遇到下雨时,可减缓水流速度、延长蓄存时间,还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 
  据了解,北京已在多地建有下凹式绿地。
  6月2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明确表示反对,称绿地与城市道路、周边建筑的高程(指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关系,不是绿地一家能够决定的。建设下凹式绿地产生大量土方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不切实际。
  同时,道路上的初期雨水重金属、盐类、石油类物质等污染严重,将对道路绿化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园林绿化局称,下凹式绿地由于要接受雨水浸泡,不能种乔木,减少了绿地中乔木种植。耐水乔灌木的浸泡时间一般也不超过36小时,否则会死亡。所以,不能只顾绿地消纳雨水功能,降低绿地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 建议
强制居住区建集雨型绿地

  6月2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于绿地集雨工作提出建议,建议会同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针对雨水利用的形式和技术要求,及相关设置条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形成强制性要求,指导居住区和单位庭院集雨型绿地建设,共同推动居住区和单位庭院内建设集雨型绿地的工作。
  另外,园林绿化局建议,应严格控制绿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确保绿地雨水回渗的通道畅通无阻,这也是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涝灾害的重要环节。

原文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6/24/content_519687.htm?div=-1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搜狐-绿色频道 环境商会 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网 水环境联合会 美国再生水协会 澳大利亚循环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美国水道协会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谷腾环保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Water Reuse Europe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
诚征稿件|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 网站宗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再生水网 技术支持:北京古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