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 再生水
  • 网站首页
  • 再生水动态
    • 再生水国内动态
    • 再生水国际动态
  •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基本知识
    • 再生水安全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 再生水杂谈
  • 城镇水回用
    • 农、林、牧、渔业利用
    • 市政利用
    • 环境利用
    • 水源补给
    • 黑臭水体治理与再生水利用
    • 工业利用
    • 工程案例
  • 工业水回用
    • 造纸废水回用
    • 印染废水回用
    • 冷却与锅炉废水回用
    • 其他工业废水回用
    • 工程案例
  • 技术资料
    • 技术论文
    • 图书推荐
    • 病原微生物及其评价方法
    • 化学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
    •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
    • 再生水消毒工艺
    • 再生水输送与存储系统
    • 再生水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 国内政策法规
    • 国际标准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新观点
    • 学术会议
    • 新书抢先看
    • 第四届环境安全高端论坛
    • 2011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10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English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杂谈
栏目热门文章
  • 北京节水的空间有多大
  • 我国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定价体系分析
  • 组图:马英九新加坡试喝再生水 展现幽默一面
  • 我们需要污水再生利用
  • 天津居民生活用再生水价格标准每立方米2.2元
  • 浙江:《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 2146-2018)
技术资料
  • 1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
  •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 GB-T18919-2002
  • 4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您的位置:首页>>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杂谈
北京节水的空间有多大
发表时间:2014-07-09 15:11:47  编辑:管理员  来源:新京报2014年06月19日,评论员:于平  访问量统计:183

除了呼吁提高居民节约用水之外,更要关注非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问题。包括洗浴中心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机关单位用水等等。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0,可目前北京人均生活日用水量为210升,约为德国人均用水的1.73倍。数据显示,仅洗浴中心洗澡一项每年消耗水资源就高达8160万吨,相当于41个昆明湖。专家表示,尽管生活用水是刚性用水,但也可通过生活习惯的养成来节约用水。

  说实话,北京虽然是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但大多市民的节水意识并不强。虽然实行阶梯水价后,用水成本加大,但这对部分收入较高者仍然缺乏约束力。而更多的人,可能在家用水比较节约,但一到浴室、游泳馆等公共场所,用水就变得大手大脚。今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完工,南水进京虽能缓解一些用水压力,但考虑到不菲的成本,大家更应有节水意识。而和德国的人均用水量相比,也说明北京节水的空间还非常大。

  这首先需要加强节水教育。现在的节水教育,还未能深入人心。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社区,节水教育都长期缺位。媒体上缺少城市水危机的公共讨论,各种节水公益广告数量不仅偏少,表现形式也大多单一。今后也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唤起民众的危机感。

  节约用水,除了提高节水意识,还应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在国外,居民住宅往往都会配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冲厕、洗衣、洗车等非饮用水,但在北京,这样的雨水收集系统仍不多见,可以多做试点。再例如,中水入户,说了很多年,但具体工作的推进还需提速。

  当然,除了呼吁提高居民节约用水之外,更要关注非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问题。包括洗浴中心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机关单位用水等等。

  以洗浴中心为例,其几十元一吨的水价,远高于居民用水,但许多洗浴中心收费很高,所以对水价的成本并不敏感。而园林绿化用水和政府机关用水,由于是财政买单,很难通过成本去约束,也可能滋生用水浪费。

  遏制非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大执法管理的力度。例如对于洗浴中心,不仅要从水价上进行调节,对于洗浴中心节水管理,也要制定更详细的行业规范。比如对于那些挥霍用水的洗浴中心,不但要给予重罚,还可在媒体上曝光谴责。

  对于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用水,则应加大信息公开,定期公布各个单位的用水数据,包括总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等。通过社会的监督,促进这些单位改善节水工作。

  对于园林绿化用水,在加强总量控制同时,也要想办法开源节流。如学习国外,为绿地配建地下蓄水池,蓄积雨水用于绿化。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干旱性城市,应减少种植高耗水的常绿草坪。

  北京人均用水高出发达国家那么多,这样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我们需要让水危机成为全民共识,激发公众参与节水的热情,同时,我们更要对供水用水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全面建立起节水的制度保障机制。

原文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6/19/content_518547.htm?div=-1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搜狐-绿色频道 环境商会 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网 水环境联合会 美国再生水协会 澳大利亚循环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美国水道协会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谷腾环保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Water Reuse Europe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
诚征稿件|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 网站宗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再生水网 技术支持:北京古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