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 再生水
  • 网站首页
  • 再生水动态
    • 再生水国内动态
    • 再生水国际动态
  •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基本知识
    • 再生水安全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 再生水杂谈
  • 城镇水回用
    • 农、林、牧、渔业利用
    • 市政利用
    • 环境利用
    • 水源补给
    • 黑臭水体治理与再生水利用
    • 工业利用
    • 工程案例
  • 工业水回用
    • 造纸废水回用
    • 印染废水回用
    • 冷却与锅炉废水回用
    • 其他工业废水回用
    • 工程案例
  • 技术资料
    • 技术论文
    • 图书推荐
    • 病原微生物及其评价方法
    • 化学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
    •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
    • 再生水消毒工艺
    • 再生水输送与存储系统
    • 再生水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 国内政策法规
    • 国际标准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新观点
    • 学术会议
    • 新书抢先看
    • 第四届环境安全高端论坛
    • 2011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10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English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杂谈
栏目热门文章
  • 天津居民生活用再生水价格标准每立方米2.2元
  • 北京节水的空间有多大
  • 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分析
  • 我国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定价体系分析
  • 组图:马英九新加坡试喝再生水 展现幽默一面
  • 我们需要污水再生利用
技术资料
  • 1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2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 3水质研究方法第14章
  • 4水质研究方法第13章
您的位置:首页>>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杂谈
分级供水可节约优质水
发表时间:2014-04-10 14:53:32  编辑:管理员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记者:李维  访问量统计:112

  中水,是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的水,是生活废水经过再处理后达到规定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利用的但不可饮用的水。
        对于缺水城市来说,对中水进行合理的利用无疑是缓解城市水危机的一项有力措施。虽然中水回用已逐渐显示出它经济、环保的价值,然而,其在很多城市的推广却面临尴尬的境地。在中水最大的利用空间社区,水质不尽如人意,中水设施闲置,抑或设施的质量欠佳,让很多住宅小区虽然建成了中水处理设施,但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一些新建的小区,更是为了避免前车之鉴,索性不建中水设施。这就使得城市制定的中水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面对推广中水遭遇的瓶颈,分级分质供水成为了城市节水的另一条路径。传统城市供水方式中,饮用、冲厕、交通、绿化、环卫等采用同一网络的“等质供应”,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不利于提高饮用水质量。分质供水方式可实现多级水质供应,提高饮用水质量,节约优质水,在源头上实现节流。而城市用水的分级处理,可将生活污水中的灰水以及雨水转化为中水资源,为城镇供水开辟第二水源,降低“ 上水”消耗量,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
        在日本、英国等国家,分质分级供水是提高城市自来水质量的有效途径。家庭生活用水大多经过分级处理:第一级为城市统一供水,用于庭院喷洒、车辆清洗等;第二级为经处理的软化水,用于日常起居大部分的生活用水。第三级则为饮用水。有数据显示,只要在居民家中安装简单的终端设备,用户就能直接分级分质用水,主动节水可以达到40%以上。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城市各种污水混合后,再处理回用,花钱费力,且难以推广。但如果倡导千千万万个城市终端就地回用,分级用水,就能在节水同时实现主动减污。
        中水难以推广,不该成为每一个城市节水不为的理由。发达国家对于分级供水的成功实践,足以证明试点分级供水,代替中水管网,完全可以成为破解城市水困局的另一选择。

原文链接:http://59.108.157.198/html/2014-03/31/node_7.htm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搜狐-绿色频道 环境商会 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网 水环境联合会 美国再生水协会 澳大利亚循环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美国水道协会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谷腾环保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Water Reuse Europe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
诚征稿件|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 网站宗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再生水网 技术支持:北京古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