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利用用途不同,水中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所引起的潜在风险不同,对再生水水质要求亦不相同。再生水消毒通常以紫外线照射和氯消毒为主,但若再生水利用用途对色度、嗅味和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有控制需要,则常采用臭氧消毒。表1给出了选择消毒技术时应考虑的水质因素和附加处理要求。
表1 消毒技术选择时需考虑水质因素和附加处理要求及相应适宜消毒技术
影响因素
|
适宜消毒工艺
|
备注
|
水质特性
|
溴离子浓度高
|
UV
|
Cl2和O3消毒需控制溴代副产物
|
|
氨氮含量高
|
UV、O3、ClO2
|
Cl2消毒需加大接触时间并控制含氮副产物
|
|
碳酸盐含量高
|
UV、Cl2、ClO2
|
O3消毒需加大O3投加量
|
|
有机物含量高
|
UV
|
Cl2、ClO2和O3消毒需控制消毒副产物
|
附加要求
|
占地面积小
|
UV、O3
|
|
|
去除色度和嗅味
|
O3
|
|
|
去除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
|
O3
|
|
|
控制管网微生物
|
Cl2
|
|
来源:《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胡洪营、吴乾元、黄晶晶、赵欣等 著,科学出版社,2011.4
关键词:再生水,污水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工艺,回用,水循环,供水,水质标准,风险控制,水质安全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