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 再生水
  • 网站首页
  • 再生水动态
    • 再生水国内动态
    • 再生水国际动态
  • 再生水知识
    • 再生水基本知识
    • 再生水安全知识
    • 水资源与水安全
    • 再生水杂谈
  • 城镇水回用
    • 农、林、牧、渔业利用
    • 市政利用
    • 环境利用
    • 水源补给
    • 黑臭水体治理与再生水利用
    • 工业利用
    • 工程案例
  • 工业水回用
    • 造纸废水回用
    • 印染废水回用
    • 冷却与锅炉废水回用
    • 其他工业废水回用
    • 工程案例
  • 技术资料
    • 技术论文
    • 图书推荐
    • 病原微生物及其评价方法
    • 化学污染物及其评价方法
    •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
    • 再生水消毒工艺
    • 再生水输送与存储系统
    • 再生水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和水质标准
    • 国内政策法规
    • 国际标准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新观点
    • 学术会议
    • 新书抢先看
    • 第四届环境安全高端论坛
    • 2011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10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 English
技术资料 > 图书推荐
栏目热门文章
  • 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 水质研究方法第11章
  • 建筑中水设施运行与管理
  • 水质研究方法第10章
  • 水质研究方法第1章
  • 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
技术资料
  • 1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
  •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 GB-T18919-2002
  • 4正式发行!《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发展报告 (1978-2020)》
您的位置:首页>>技术资料 > 图书推荐
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
发表时间:2020-03-04 22:27:36  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统计:17

基本信息

书名:
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
作者:
胡洪营 吴乾元 黄晶晶 赵欣 等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3月
刊号:
978-7-03-030475-9
推荐人:
管理员
提交时间:
2012-03-27 03:41:01

图书介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污染减排的重要措施。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是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体系,深入了解再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及其健康和生态风险,不断发展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开发污水再生处理先进技术和水质监控技术,是污水再生利用面临的重要课题。

该书以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和再生水利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为目标,在提出再生水利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存在水平和分布规律,系统总结了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方法,阐述了再生水不同用途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以及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理论,探讨了再生水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同时,本书还利用翔实的数据,系统总结了常见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阐述了再生水消毒存在的水质风险及其控制理论和技术原理。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1.2 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1.3 
再生水利用途径
1.4 
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构成
1.5 
再生水利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面临的课题

第2章 再生水利用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策略
2.1 
再生水利用的安全问题
2.2 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体系
2.3 
污水/再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2.4 
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指标
2.5 
关键风险因子识别与风险评价
2.6 
再生水水质标准体系
2.7 
再生水水源保障
2.8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优化
2.9 
工业废水再生处理系统优化                         
2.10 
再生水输配与储存系统优化与管理
2.11 
再生水利用系统管理策略

第3章  污水及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3.1 
污水及再生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3.2 
污水及再生水中常见的病毒
3.3 
污水及再生水中常见的病原菌
3.4 
污水及再生水中常见的病原性原虫
3.5 
污水及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水平
3.6 
病原微生物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3.7 
病原微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4章 污水及再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4.1 
病毒及其指示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4.2 
病原菌及其指示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4.3 
病原性原虫的检测方法
4.4 
污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检测的不确定性

第5章 污水及再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5.1 
污水中的典型化学污染物
5.2 
污水及再生水中的常规有机污染物
5.3 
污水及再生水中的无机污染物
5.4 
污水及再生水中的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
5.5 
污水及再生水的生物毒性

第6章 再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表征及其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6.1 
再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评价
6.2 
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的组分分类与分离方法
6.3 
有机物特性表征
6.4 
微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6.5 
再生水生物毒性评价及毒性物质识别

第7章 再生水利用的潜在风险及水质要求
7.1 
再生水用于农、林、牧、渔业及其潜在风险
7.2 
再生水城市杂用及其潜在风险
7.3 
再生水工业回用及其潜在风险
7.4 
再生水景观和娱乐利用及其潜在风险
7.5 
再生水补充饮用水及其潜在风险
7.6 
再生水补给地下水及其潜在风险

第8章 再生水利用的健康风险评价
8.1 
再生水利用的潜在健康风险
8.2 
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8.3 
再生水利用过程中暴露剂量的确定
8.4 
再生水利用过程中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8.5 
再生水利用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8.6 
健康风险评价面临的课题

第9章 再生水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
9.1 
再生水利用的潜在生态风险
9.2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9.3 
再生水对地表水生态的影响   
9.4 
再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
9.5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9.6 
生态风险评价面临的课题

第10章 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定方法

10.1 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定原则

10.2 再生水水质标准指标体系

10.3 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再生水生物学标准制定方法

10.4 再生水景观利用的氮磷水质标准确定方法

第11章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11.1 病原微生物的去除原理

11.2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

11.3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原指示菌的去除

11.4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原性原虫的去除

11.5 典型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11.6 病原微生物去除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12章 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化学污染物的去除

12.1 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及典型工艺

12.2 污水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12.3 污水中氮磷等无机污染物的去除

12.4 污水中微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12.5 污水中的重金属的去除

第13章 再生水消毒及其风险控制

13.1 再生水消毒的意义及其面临的课题

13.2 再生水氯消毒及其风险
13.3 再生水紫外线消毒及其风险

13.4 再生水臭氧消毒及其风险

13.5 再生水消毒工艺风险控制方法及其指标

第14章 再生水安全保障技术发展需求

14.1 再生水水质评价指标与方法

14.2 再生水利用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

14.3 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定方法

14.4 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14.5 再生水储存与输配过程中的水质劣化控制技术

14.6 再生水利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机制与控制技术

 主要缩略词一览表

表格

表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18919-2002)规定的再生水利用途径  
表1.2《污水回用设计规范》(GB 50335—2002)中的再生水利用途径分类   
表2.1 再生水不同用途可能产生的污染与安全问题
表2.2 城市污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及其浓度水平
表2.3 化学分析技术与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比较
表2.4 再生水水质等级分类
表2.5 不同水质等级再生水水质
表2.6 污水处理厂E、F、G、H各处理单元出水的水质和遗传毒性
表2.7 废水生物处理特性简易判断指标
表2.8 基于“DOC去除效率图”的废水生物处理特性评价
表2.9 废水化学氧化处理特性评价指标
表2.10 生物处理系统进水中有毒物质的允许浓度
表2.11 微量营养物质的作用
表2.12 活性污泥微生物微量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参考范围
表2.13 生物氧化过程中微量金属需求量
表3.1 污水中可能存在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及其可能引起的疾病
表3.2 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大小
表3.3 环境中典型病原及指示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表3.4 几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水中的大致存活时间(d)
表3.5 与水有关的微生物感染疾病的分类
表3.6 可能存在于污染水体的人类肠道病毒
表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搜狐-绿色频道 环境商会 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网 水环境联合会 美国再生水协会 澳大利亚循环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 美国水道协会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谷腾环保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Water Reuse Europe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
诚征稿件|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 网站宗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再生水网 技术支持:北京古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1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