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4-01-16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艺与评价方法 >> 再生水输送与储存系统

管网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欲有效控制再生水管网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障水质不在管网中恶化,明确微生物在管网中生长的影响因素则十分必要。实际管网的影响因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项:

1)余氯

出厂水在进入管网前会加入氯或氯胺消毒并保持一定的余氯来控制微生物生长。氯消毒后部分微生物仍可在管网中修复再生长。即使保持较高的自由氯仍难以完全抑制生物膜形成。一些研究也表明管网中自由氯的含量与细菌数没有明确的关系。因此,单单依靠增加余氯来控制管网微生物生长是不够的。

2)营养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必须要有营养物质的支持。通过降低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或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量来控制异养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氨氮、硫酸盐和碳酸氢盐对自养微生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3)水力因素

管网中水流速度增大可以将更多的营养基质带到管壁生物膜处,同时也增加了氯量和对管壁生物膜的冲刷作用。死水区由于没有氯,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生长,水质恶化。水流速度的快速变化也能使生物膜冲刷下来,导致水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升高。

4)颗粒物

水中的颗粒物可以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并降低氯对细菌的消毒作用。水中铁或铝的化合物沉积在管壁处,也可增加有机物浓度,保护微生物免受消毒剂的伤害。因此,控制出厂水的颗粒物含量,同时定期对管网进行冲洗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5)温度

水温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结果发现水温15以上时,微生物的活动显著加快。温度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6)管道腐蚀和结垢

有研究发现,铁管表面可以保护附着的细菌不受余氯的干扰,腐蚀能阻碍消毒剂的消毒效率。管网中的沉积物和碎片为微生物提供了场所,能防止消毒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文君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特性研究[博士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1999

[2] 蔡云龙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管网水质污染指数的研究[博士论文]. 上海同济大学,2006

关键词:再生水,污水再生利用,水质安全,管网,微生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