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内容为健康风险暴露评价技术,内分泌干扰物生态风险评价,安全消毒技术与工艺等。 利用适合我国再生水利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进行了再生水水源风险因子浓度分布评价,开发了再生水洗车暴露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发现,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浓度水平远远高于有毒物质;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表征和有毒物质风险表征发现病原微生物的年风险值远远高于有毒物质。因此用再生水洗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再生水消毒以控制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未来还将进一步开发再生水用于其他用途的暴露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 本研究也对城市污水、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进行了内分泌干扰效应表征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类固醇物质具有最高的雌激素活性,对受纳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较大。酚类物质与类固醇物质相比,呈现较弱的外因性雌激素作用,但也具有较高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酞酸酯类物质对受纳水体中水生生物 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不显著。 生态风险大小排序为类固醇物质>酚类物质>酞酸酯类物质。 该研究还进行了紫外消毒技术和氯消毒技术的结合和对比,预期形成安全的消毒技术与工艺。实验发现,溴离子可以降低消毒后再生水的遗传毒性。下一步将继续研究组合消毒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复活控制特性,氯消毒副产物及生物毒性变化规律等研究。